——我国初次载人飞翔使命成功20周年有感
■我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陈 冬
从神话“嫦娥奔月”到古代“万户飞天”,从诗词“九天揽月”到岩画“仕女飞天”……千百年来,我国人以不同的方法表达着同一个期望:脱离地上,到奇特的天上看看,去奥秘的星空转转。
直到2003年10月,我国初次载人飞翔使命成功,愿望变为实践。我国载人航天迈出了厚实的第一步,从此敞开探究众多世界之旅。
这一飞,民族骄傲感、自决心大幅提高——
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。现在,世界上只需3个国家能够独立打开载人航天活动。
“神五”飞地利,我仍是空军部队一名飞翔员。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箭焚烧,笔直升空,穿入云霄,我激动得振臂喝彩。看到“首飞第一人”杨利伟张开嘴,吃下飘在空中的食物,我感觉简直太奇特了。上一次这么激动,仍是1997年看香港回归祖国直播。我信任,一切我国人都会和我相同骄傲:我国不仅能搞卫星,还能把黑头发、黑眼睛、黄皮肤的我国人送入太空!
后来,不论杨利伟走到哪里,都是喝彩声不断。出国访问时,杨利伟遇到一位老华裔。这位老华裔激动地说:“你们能飞多高,咱们的头就能抬多高。”我国初次载人飞翔使命成功,大大激发了民族骄傲感,提高了民族自决心。
这一飞,强大一个工作,凝聚一种精力——
2003年,为了迎候“我国人进入太空”这一天的到来,咱们预备了整整11年。1992年,我国开端施行载人航天工程。万事开头难,这一步,我国航天人走得并不轻松。面临国外的技能封闭,咱们只需自给自足,打破一个又一个技能壁垒,攻破一个又一个窘境难关。神舟二号使命遇到波折,但并没有吓退我国航天人。相反,咱们憋着一股劲,废寝忘食,加班加点,为完结中华民族的飞天愿望而不懈斗争。
工作孕育精力,精力推进工作。“特别能喫苦、特别能战役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载人航天精力由此诞生。工作在打开,精力在传承。载人航天是“千人一杆枪、万人一条船”的工作,千千万万航天人在这一精力感召下,一同尽力、一同斗争,让航天工作不断打开强大。能够参加这样一个咱们庭,为航天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气,我很走运。有了这种精力的鼓舞,我才干完结自己的太空愿望。整体航天员也会谨记前史,不忘初心,代代相传,把载人航天精力融入血脉,发扬光大,斗争终身。
这一飞,我国载人航天打开进入提速期——
我国人初次进入太空,举国上下一片欢娱。尽管飞地利间只需短短21小时,但这证明咱们各项技能是安稳、安全、牢靠的。整体航天人士气大振,决心更足、斗志更强、干劲更大。接下来,“神六”多人多天,“神七”出舱活动,“神九”交会对接,“神十”太空授课,“神十一”中长期飞翔,“神十二”至“神十六”空间站制作运营,载人飞翔使命一步紧似一步,一步快过一步。
我身在其间,见证了祖国载人航天工作的蓬勃打开。2010年,我参加我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。其时,飞天使命并不密布,预备和等候6年后,我才履行了“神十一”使命。不久后,我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,长期有人值守,航天员后续履行使命的时机大大增多。20年间,由飞船到试验室再到空间站,航天员的活动空间由几立方米增大到100多立方米,环控生保由非再生变为再生,试验室由地上搬到太空。咱们能够不必等那么长时间,就能再次出征太空,尽职尽责报效祖国。这20年,我国载人航天不断堆集,不断换挡提速,扎厚实实行进。这条“飞天大道”越走越开阔,越走越平整。
这一飞,播下种子,点亮愿望——
20年前首飞成功那天,一定是国人提气的一天、振臂喝彩的一天。载人航天进入咱们的视界,被咱们所了解。一种家国情怀、一种探究愿望、一种愿望传递,吸引着大批心胸远大理想的青年,投身载人航天工作。我,也是其间一员。通过新闻报道,我得知杨利伟也曾是一名飞翔员。那一刻,一个斗胆的主意忽然跳了出来:我其时驾驭强击机,通常是低空飞翔。或许,我也能够驾驭飞船,飞得更高些!
现在,载人航天工程各体系的团队越来越年轻化,人才辈出。特别是航天员部队人数不断增多,范畴不断扩展。这与“神五”飞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,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安静的湖面,一定会激起阵阵涟漪,这种涟漪还在继续。每次飞天使命,国家领导人或出征送别,或六合通话,或接见参研参试代表。使命重要节点全程直播、现场采访、嘉宾说明。第一次太空授课,6000万学生观看直播,多地学生参加互动……一切这些都证明:载人航天工作举国重视,引人注目。载人飞翔使命热度居高不下,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、知道航天、参加航天。
20年前,我国人进入太空,敞开探究世界的大门。20年来,咱们航天员大队履行了12次载人航天使命,次次成功,发发满意。
探究永无止境,咱们不会停步。未来,咱们会秉承敞开容纳的情绪,打开国际交流与协作,一同向着更深、更远的太空加快跨进。
接力二十年,医疗卫兵伴星归
■刘殿如 王 薇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