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童装,但真的觉得对身段有点苛刻了,100斤以上没有资历穿。”最近,女星张馨予发文,称她尽管喜爱某个服装品牌,却连其大号衣服都穿不上。这番吐槽引发了许多共识,有网友表明,“近几年体重没变,衣服的码子却越来越大。”
一般而言,艺人为满意上镜需求,身段管理睬相对苛刻,可普通人眼中的“骨感”仍穿不下大码衣服,那么这种品牌的产品终究要卖给谁呢?不知何时起,女装尺码的数据标示越来越离谱。打开网购详情页,尺码表从60斤开端,排到正常体重已然是一连串“x”;走进实体店,满屋衣服都是“均码”,可所谓“均匀”却要求体重不能过百……据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国际标准,我国成人正常的BMI值(体重指数)应在18.5-23.9之间,若按此倒推,难不成这些店做的都是“小众生意”?
越标越小的尺码,捆绑了正常顾客的挑选,更透出某种奇怪的滋味。说起来,弱柳扶风、三寸金莲等封建社会特有的变形审美早已失掉土壤,可现在对女人身段不可思议的审视却东山再起。前两年,所谓“BM少女风”走红一时,在各路明星带货、网红吹捧之下,不少年青人为跟风以束腰、节食、液断等极点方法瘦身。而除穿衣风格之外,从“白幼瘦”到“消瘦感”的无聊界说,再到“漫画腿”“直角肩”“蚂蚁腰”等流行风气,层出不穷的概念更违反生理条件乃至到达病态程度。无限贩卖身段焦虑,让审美活动变得符号化、逐利化,入坑者或许深陷苍茫,社会上也弥漫着轻视别人、审判互相的歪风。
固然,服装尺码怎样标取决于商家,“买合适自己的”也算是一种商场挑选。但有必要清晰的是,作为日用品,满意最大大都顾客的根本需求应是条件。眼下,许多顾客自发在交际平台上共享购物阅历,不少店家由于乱写尺码上了“避雷名单”,也恰恰证明顾客期望经过用脚投票回绝劫持。
参差多态是美好的根源,审美相同如此。一味寻求瘦骨嶙峋的变形审美本就是一种单向度的浅陋认知,许多时分更是商业利益驱赶下的文娱化表达。对个人来说,无需用离谱的尺码“冤枉”自己,更不用在固定结构内搞无聊的比照。回绝顺从,回绝劫持,这份独立与理性,才美得自在而硬气。
来历: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关末
流程修改:U022